close
兩大集團掛牌
今日(15日)下午,南科大實驗教育集團、南山第二外國語學校(集團)在南山區委大樓荔香居會議室舉行成立揭牌儀式,南山區政府與南科大簽署瞭合作辦學協議。
南山區政府與南科大簽署合作辦學協議。消息報記者 郭進 攝
南科大黨委書記郭雨蓉、校長陳十一,南山區委副書記、區長王強,常務副區長王立德,副區長練聰,區政協副主席、區教育局局長劉根平以及區教育局領導班子,集團學校負責人、部分老師和傢長代表參加瞭活動。儀式由劉根平主持。
/1/
南科大實驗教育集團
位於西麗大學城片區
包含
南科大實驗一小
南科大實驗二小
塘朗小學
大學城東區九年一貫制學校(籌建)
▲南方科技大學實驗學校“四點半課程”順利開展。資料圖
/2/
南山二外集團
位於後海片區
包含
南山海德學校(原南山二外)
學府中學
學府一小、學府二小台中中古餐飲設備回收
(學府一小、學府二小為原學府小學)
海岸小學(籌台中二手餐飲設備買賣建)
▲南山二外註重素質教育。消息報通訊員 王丹/圖
南山現有5大教育集團
37校實行集團化、聯盟式辦學
教育集團化發展是推進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質教育需求的重要舉措,目前已上升為國傢戰略。南山集團化辦學一直走在全市前列,2003年在珠三角率先成立蛇口育才教育集團,此後相繼成立南山實驗教育集團、南山外國語學校(集團)。集團化辦學充分發揮名校的輻射作用、加速擴充優質資源、促進教育改革創新,是推動南山教育均衡發展,打造教育“南山質量”的重要法寶之一。
截至目前,南山基礎教育階段共有5個教育集團,37所學校實行集團化、聯盟式辦學,學生達5.1萬人,占全區公辦學校的40%、學生總人數的55%。
南山區政府堅持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,把推進教育均衡發展作為推進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,努力縮小區域之間、校際之間的差距。
南科大是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幟,南山二外在基礎教育方面領跑全市,成立兩大教育集團,一南一北,為南北協調發展,增強城區競爭力,提供強大支撐。希望兩大集團立足新起點、實現新跨越,打造南山教育的金字招牌。
南山區委副書記、區長王強
南科大黨委書記郭雨蓉致辭。消息報記者 郭進 攝
“南山區與南科大將共同努力建設一個高水準、高質量的基礎教育集團。”郭雨蓉表示,集團的成立是南山區為民做實事辦實事的具體體現,開創瞭幾項先河,這是深圳市區一級政府與高校共建的第一個教育集團,是南科大創辦的第一個教育集團,也是南山北部片區首個教育集團,優勢疊加。集團與南科大之間,集團內學校之間將實現資源共享、優勢互補、整體發展,集團將依托南科大建立未來學習研究中心,為集團的課程開發、教學管理、教育模式創新提供支持。
集團內學校將實施科技教育為主要辦學特色,建設智慧校園,開展課程改革,探索雙語教育、導師制、實施教學管理制度,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,打造國際化、現代化、信息化、創新型的教育集團。
南科大校長陳十一接受媒體采訪。消息報記者 郭進 攝
“希望通過這次南山區政府和南科大的合作,進一步培養創新人才,提升南山區北部區域學生的教育水平。”南科大校長陳十一表示,此次合作對推動創新人才的培養,有基礎性的提升,雙方合作不僅僅是在中小學基礎教育,未來還要在醫療、健康等各個方面與南山區加強合作。
兩大集團
將各增一所新建學校
為高起點、高標準打造兩大教育集團,南山區委區政府在人力、財力、物力等方面給予集團大力支持。
在新集團學校的人力資源配置上給予傾斜;
給予集團專項工作經費各300萬元;
為兩大集團各增加一所新建學校增擴辦學空間,高標準建設及改造兩個教育集團成員學校硬件設施,提升辦學條件,提高其競爭力和影響力。
集團學校將進一步加大統籌力度,有效整合集團內部資源,釋放規模效應優勢。一定范圍內共享成員學校校舍場館、活動基地等;
推行校際走課、建立師資校際交流機制;
推行智庫共享、以品牌項目帶動集團整體優質發展、特色發展,提高教育教學質量。
南山將進一步加大教育集團化辦學研究,聚焦提高學生綜合素養,堅持“優質化、多元化、國際化、特色化”發展路徑,堅持改革創新,敢闖敢試,形成集團持續的教育輸送能力和強大的培養能力,不斷拓展放大集團效應,為南山區域經濟發展、產業創新提供人才落地保障,為深圳乃至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提供新鮮經驗、精彩樣本。
各方反饋
羅任重(南山二外集團負責人):
南山二外(集團)的成立,意味著集團與老牌集團和新成立的南科大集團一樣,有更多的師生在共同的平臺和目標下團結一致、凸顯品牌、同質發展、相互滋養、優勢互補、各具特色,更多地惠及眾多學生,使集團的發展根更深,葉更茂。南山二外(集團)的成立,意味著區委區政府、區教育局領導給予瞭更多關註與厚愛,肩上的擔子更重,責任更大。集團會通過資源整合,實現課程、教學、教師發展、學生成長、傢校互動等多方面的聯動,努力彰顯集團化學校品牌的示范性和輻射性。
楊丹(南科大二小數學老師):
加入集團後,學校將實行統一化管理,決策、學校管理和辦學理念方面能夠一致。在教師發展方面,更便於老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,學校年輕教師比較多,吸引更多優秀教師,年輕教師可以向精英教師學習。
康芮兮媽媽(南科大二小學生傢長):
很榮幸見證這一時刻,希望學校加入集團之後,不管是教學質量還是管理方面都有更高的飛躍。
鄭女士(學府中學傢長):
集團化意味著孩子們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資源。同時,也期望在未來的辦學方向中,在融合的同時,能繼續保持每所學校的特色發展。
五大教育集團
小檔案
/1/
蛇口育才教育集團
是廣東省第一傢公辦性質的教育集團,擁有育才中學、育才二中、育才三中、育才一小、育才二小、育才三小、育才四小、龍珠學校(聯盟學校)、四所民辦幼兒園,以及南山區社區學院,一舉打通十五年教育,率先構築一體化辦學“大教育”格局。而在管理上,育才教育集團通過“聯邦式”模式,總校充分授權激發分校校長的辦學積極性,保持瞭分校辦學自主權和特色;精選優質課程全集團“走課”等舉措,又實現瞭分校間的人力資源優化配置。
/2/
南山實驗教台中中古餐飲設備育集團
南山實驗教育集團是九年一貫公有制學校,廣東省一級學校,其前身十約小學,始創於1932年,特區建立後,更名南頭小學。本世紀初,更名南山實驗學校,開始探索集團化辦學。2013年,南山實驗教育集團正式成立。集團下設麒麟中學、南海中學、南頭小學、麒麟小學、鼎太小學、荔林小學、園丁學校、荔灣小學、白芒小學(聯盟學校)、麒麟幼兒園。現有193個教學班,9千多名學生,600多名教職工。
學校秉承“卓越發展,接軌未來”的核心辦學理念,凸顯“國際化、信息化、個性化”辦學特征,培養“四會六能”合格公民,即:會做人、會處事、會思考、會創造,能寫一手好字,能做一篇好文章,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,能演奏一種樂器,能掌握一項健身技能,能獲得一項科學實踐技能。
/3/
南山外國語學校(集團)
南山外國語學校創建於1995年9月,2013年發展成為一所集幼兒、小學、初中、高中為一體的現代化集團學校。深圳市南山外國語學校(集團)現有濱海學校、高新中學、文華學校、科苑小學、大沖學校、桃源中學(聯盟學校)等分校及三個幼兒園8個校(園)區12個學部,校區沿美麗的後海灣濱海休閑帶分佈於具有深圳"矽谷"之稱的高新科技園區至蛇口自由貿易區。集團現有教職工700餘人,學生有近8000人。
學校倡導“美美與共、和而不同”的集團化辦學文化,遵循“厚德,博學、篤行”的校訓,弘揚“求真、崇善、唯美”的校風,追求“辦研究型卓越學校、育國際化創新人才”的目標。分校各具特色,百花齊放,和諧共生,協同發展。校徽為一組成長中的樹,啟迪幼兒園、小學、初中、高中4個學段的學生“像樹一樣成長”。
/4/
南科大實驗教育集團
位於西麗大學城片區,由南科大實驗一小、南科大實驗二小、塘朗小學及大學城東區九年一貫制學校(籌建)成員學校組成。
/5/
南山二外集團
南山區第二外國語學校始建於2004年9月,是一所公辦九年一貫制外國語學校,學校地處南山區商業文化中心區。南山二外集團位於後海片區,由南山海德學校(原南山二外)、學府中學、學府一小、學府二小(學府一小、學府二小為原學府小學)及海岸小學(籌建)成員學校組成。聯盟學校為平山小學。
南山集團化發展特色
“三維”發展推動快速發展
南山區集團化辦學不為模式所囿,采用多元模式靈活發展,逐步形成瞭三種基本形態。
聯邦式
即原存量辦學單位抱團一體化發展,形成集團學校一致認同的理念、行為、體系和標準,各分校既能資源共享、特色發展,又有較大的辦學自主權,如蛇口育才教育集團。
內生式
原來的一個優質學校通過增掛新的校區不斷擴大規模,最終形成集團,如南實集團、南外集團。
聯盟式
通過組建多樣化聯盟,實現對現有教育資源的整合。多元模式有效擴大瞭優質教育資源,讓名校的學校文化、管理制度、課程體系、優秀教師等快速輻射到新辦學校。
資源共享推動優質發展
集團統籌實現硬件均衡。
在大生均財政撥款機制下,集團統籌使用各學校教育費附加,用於補充完善實體相對薄弱學校的設備設施,提升辦學水平。集團在一定范圍內統籌各學校的校舍場館、活動基地建設,並在品牌推介、活動推廣、國際交流、物業後勤等方面整合優化資源配置,為成員學校提供優質教育保障。如南實集團集中力量,自主建設瞭被譽為全國“小學第一網”的校園網,並統籌設備資源推動核心課程的改革創新,開發的“八歲能讀會寫”課題在港澳及全國9個省市近50所學校推廣。
校際“走課”實現師資均衡。
集團在人才引進、校長配備、師資調配、教師培訓、職稱待遇等各方面力求均衡,並以“名師工作室”巡回講學、掛職鍛煉等形式“走課”,建立校際交流機制。如育才集團對各校教職工實行動態管理,音樂、美術、體育等技藝類課程教師由集團統籌安排,在集團學校之間實行“走課制”,特長科目實行“主教練負責制”,名牌教師“掛牌上課”。
智庫共享打造品牌項目。
以集團為單位推出“校外腦庫計劃”,16所學校與柴火創客、深圳大學等結對合作,培養出一批少年創客。2016年,南山學子25人獲評中國少年科學院“小院士”,占全市56人的近一半;全國雙創周南山主會場上,南山學生創客代表深圳學子與李克強總理對話。
來源:蛇口消息報記者 蔡哲 何音 特約記者 趙小平 楊志剛/文 郭進/圖
編輯:lee 編審:賀平濤
美編:魯力
正文已結束,您可以按alt+4進行評論
全站熱搜